俗话说 : 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” , 由于地域特征、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, 在食物的口味和烹调方式上会有差异 , 正是这种差异才有了中餐和西餐之分, 西餐牛排能传入中国, 并且广受欢迎, 并不是因为我们经典的八大菜系不够美味, 而是我们更加开放的思想,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, 崇尚吃牛排的那种氛围和情调。
中国人的传统餐桌上,猪肉、鸡肉、鱼肉是绝对的肉食‘霸主’,却鲜少有牛肉的一席之地。食用牛肉的习惯最早来源于欧洲中世纪, 牛肉则是皇宫贵族们的高级肉品, 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,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。 流入中国后 ,大家也开始把它奉为高端生活的一种象征 , 去吃饭的时候会穿西装将自己捯饬好 , 尽情的享受西餐带来的优雅情调。甚至在不少朝代,偷偷杀牛吃肉,还会被抓进大牢,轻则杖斥,重则流放。所以在‘水浒传’等小说中,吃牛肉喝白酒的,几乎都不是什么‘善茬’。
当然,这样的明令禁止,并非是牛肉不好吃,反而是太好吃了!毕竟,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,若牛都被拿来吃了,谁来帮助百姓耕田劳作?或许是被‘禁忌’过久,牛肉格外有诱惑力。所以自清末民初时,养牛技术日臻成熟,吃牛肉也不再被官方禁止,中国各地方的人们,开始把对生活的热爱,全情投注到牛肉上,压抑良久的‘创作’欲望,终于得以宣 泄。
清朝时,袁枚曾在《随园食单》里提到牛肉,说它“独味孤行者,不可加别物搭配 ”。初次看到这句话时,估计不少人都会在心里犯嘀咕,怕是袁老爷子早生了几百年,错过了太多与牛肉相伴的佳肴。在众多食材中,与牛肉互为灵魂伴侣的,莫过于令人快乐的碳水食物。
一样食材百样味,在对食物最有敬意的中国人眼里,牛肉这样的食材,总能被挖掘出别致的风味。且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氨基酸。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,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对生长发育、手术后、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。中医认为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,为寒冬补益佳品。牛肉有补中益气、滋养脾胃、强健筋骨的功效。 因此也衍生出了各类牛肉制品,牛肉干、牛肉丸子、牛肉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