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易佰福食品有限公司

冬至大如年
来源: 时间:2021-12-20


1.0

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冬至,是农历重要节气,这一天很特别,是进入最冷三九天的开始,也是白昼一天天变长的起点,并且很固定十天后就是元旦节了。所以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《汉书》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”冬至过后,阳气渐渐增强,所以也称“冬至一阳生”;而与之相对的夏至,则是“一阴生”。


2

古人过冬至有多热闹,史书上也有不少记载。宋朝周密所撰的追忆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著作《武林旧事》中,展现了当时都城冬至节日的盛况:妇人小儿,服饰华炫,往来如云。岳祠城隍诸庙,炷香者尤盛。三日之内,店肆皆罢市,垂帘饮博,谓之“做节”。而在追忆北宋东京繁盛之象的《东京梦华录》里也有关于冬至的记载,人们会在这一天换上新衣,置办饮食,祭祀祖先。

3

冬至这天,北方吃饺子,南方吃馄饨、汤圆。南阳民俗上流传有“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”的说法。饺子最初叫“娇耳”,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南阳,为医圣张仲景首创。三国时期称作“月牙馄饨”,南北朝时期称“馄饨”,唐代称饺子为“偃月形馄饨”,宋代称为“角子”,元代、明代称为“扁食”,清朝则称为“饺子”。至今南阳老辈人还有将饺子称为扁食的习惯。

4


医圣张仲景是东汉南阳人,曾为长沙太守,后弃官从医,是中医内科鼻祖,有“医中之圣,方中之祖”之称。悬壶济世、坐堂行医等成语典故,大抵都与张仲景有关。相传张仲景老年还乡时,正逢大雪纷飞的冬天。街头百姓挨饿受冻,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,他便搭起医棚,和弟子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做馅,包成饺子,名曰娇耳,施舍百姓,治好了冻伤,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。

5


千百年来,无论丰年还是饥荒,包一顿可口的饺子,成为南阳人每遇节庆,安放亲情和团圆的一种传统形式。想吃肉馅,羊肉、牛肉、大肉配上萝卜葱,就能调出诱人的美味;想吃素馅,韭菜鸡蛋、荠荠菜、榆钱、槐花都可以包出别致的口味。尤其是冬天,屋外寒风凛冽,室内温暖如春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拉着家常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,享受这美妙的人间烟火气。

6

要想饺子更美味,自然少不了一碟点睛的调味蘸料。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、辣椒酱,是我吃饺子蘸料的标配。有了易佰福的点味刺激,食欲大振,可以吃得冒汗,那叫一个过瘾。老魏的易佰福酱品多样,荤的有黄牛肉酱、鲜椒牛肉酱、香菇牛肉酱、杏鲍菇牛肉酱、鸡肉酱,素的有香菇酱、杏鲍菇酱、辣椒酱等,可以满足不同口味。不仅是饺子,吃米吃面、吃饼吃馍,易佰福都是绝配。

7

冬至,是藏在饺子里的团圆,也是生活热气腾腾、蒸蒸日上的寓示。一碗水饺,饱含亲情,不仅是皮和馅的相聚,更包含着幸福和思念,你挨着我、我挨着你的温暖。一瓶好酱,家的味道,易佰福牛肉酱,不仅是百年风物的传承,更是乡情乡音的印记。正是有了它们,岁月再长,我们都能唤回儿时的味道,老家再远,我们都能找到回得去的故乡。